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被用坏的工具 (第4/17页)
崔浩退而求其次:既然非要南征,那就先一路杀到淮河,把淮河以北的地盘先拿下来,稳定一下,再慢慢夺取滑台、虎牢这些城池,刘宋自然无法救援。 拓跋嗣固执打滑台,结果受挫,损失惨重。 犟种拓跋嗣这才意识到:真理,有时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崔浩,就是这关键少数。 拓跋嗣刚悟到这个道理,却去世了。崔浩连续赢得北魏两届皇帝的信任,在接下来的新皇帝手下,崔浩又当如何? 接下来,崔浩在他陪的第三任皇帝手下,达到了人生巅峰。 新皇叫拓跋焘,北魏太武帝。 崔浩历仕北魏三朝,多谋善断,助北魏灭关中赫连氏大夏、北驱漠北柔然,屡建功勋,为北魏统一中国北方起了重要作用。 拓跋焘曾指着崔浩,对新归降的高车酋长们炫耀:你们别看此人一介文弱书生,但他胸中所怀,却远胜数万甲兵。 拓跋焘还曾召集众大臣训话:日后凡属军国大计,你们不能决定的,都应先征询崔浩的意见,然后再可实施。 拓跋焘有时到崔浩家中找他商议事,吃饭时就在崔家吃家常菜,君臣关系极其融洽。 崔浩情商很高,作为一个汉人服务于鲜卑北魏,很注重维护鲜卑人的主导地位。 某次,有个叫冯汉疆的人去世了,其家属请崔浩写墓志铭。崔浩一听死者的名字,立即警觉起来。 “疆”为“强”的古写,“汉疆”连在一起,便成了“汉人强大”的意思,这自然容易引起北魏统治者鲜卑贵族的忌讳。 等墓志铭完成后,人们发现,死者的名字变成了“冯代疆”。崔浩把“汉”字改成了“代”字。这一改,令人拍案叫绝。 “代”字,一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