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48节 (第5/8页)

势浩浩荡荡,读完之后文字犹在胸中回响。

    “南直士子文章果然非同凡响。”

    王家卿是河南南阳卫的军生,会试时考的是北卷,虽大明以南北中卷取士,论及考中的可能,北方士子机会其实更多一些,但北方士子取中的名额虽是固定的,到了排名的时候,位居前列的往往是南方士子。

    此次负责批阅《诗》一房的考卷,他不禁感慨,南直一省士子底蕴深厚,出色文章他一日之内能看数篇,乙字号房这张考卷甚至让他产生了文章华国的感慨。

    作为房官,这一日戌时,王家卿将《诗》一房的卷子呈给了副主考孙铤,他呈了数份荐卷与备卷,备卷是荐卷被副主考黜落时的备选,但通常情况下,副主考只会挑中荐卷中的几份呈给主考,备卷通常也会归于落卷之列。

    作为副主考,孙铤任务也是辛苦,他负责批阅《诗》、《春秋》、《礼记》三房的考卷,房官们荐上来的卷子是否选中最终由他来定。

    南直隶以《春秋》、《礼记》二经为本经的士子虽然不多,但归纳到他这里的考卷也有好几十份,《诗》一房则更多,作为副主考,他既要核定三房取哪些考卷,还要将评语写得足以服众,不过他毕竟是翰林院编修出身,进了翰林院就开始分校《永乐大典》,区区乡试文章于他而言毫无难度。

    但乡试毕竟是一省考生之牵系,孙铤也不由更谨慎一些。

    《诗》一房的士子众多,出精品的几率便更高一些,此时孙铤手头已经集中了几份卷子,均是他认为可以竞争《诗》一房经魁士子文卷,其中有两人孙铤也无法确定高下,他便将那些考卷放到一旁。

    到这时,王家卿今日选定的考卷也呈了上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