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42节 (第2/11页)
敷怀有所作为,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在地方的势力,销去证据、联络帝京,为自己解决后顾之忧,这便是官场上中枢与地方的时间差之争。” 卓思衡语重心长,沈孔二人听得心惊rou跳,沈崇崖于类似事上已见了许多,自是心有戚戚,而孔宵明却第一次有所认知,仿若醍醐灌顶。 卓思衡看他们已不再单纯畏惧和胡言,开始认真思考,甚感欣慰,站住脚步转过身来,柔和的声线伴随豆苗摩擦的窸窣声娓娓道来:“于是乎,我想说的是,其实历朝历代整个国家上上下下只要仍是莫非王土,便无法杜绝此类劣迹再演,人人相治不能忽视在中层也就是地方和中枢之间拥有得力贤才承上启下。” “大人所言可是郡一级官吏么?” 这还是沈崇崖今次鼓足勇气问的第一个问题。 卓思衡当即表示鼓励道:“是了,就是郡望一级官吏。州府一级官吏距离天听太近,他们无需忧下,更多是怀上;而县下所治皆为百姓,想教他们启承,未免太过强人所难。也只有郡望一级官吏,若是藏污纳垢便如杨敷怀一般只手可遮这一处小小天地暗无天日,若是能有良臣能吏,此间百姓便可守一方太平。” “可是地方上有句俗话……”孔宵明思忖后直言道,“百姓有时调侃官吏,都说‘刺史刺史,上下不吃’还有说‘郡官不当,心也不慌’的,都说这个位置不好做,上下都得罪人,还容易吃罪过。” 卓思衡听罢心中感慨,谁说百姓无知,好些个道理他自己还要悟出来,然而平常官吏接触得多,百姓却也有自己的智慧来评断所见所闻,不可不谓见微知著。 “你觉得这话对么?”卓思衡问道。 “我觉得有些道理,刺史和州上官吏打交道,一个不周,州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