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祝枝山显露真身 (第4/5页)
崇祯皇帝即位以后,朝政基本就把持在东林党手里了。崇祯一两年一换相,更是常规提拔重用杨嗣昌、陈新甲这类新人,就是想打破东林党对朝政的把持,结果还是无用。 最后崇祯皇帝自知天下事已不可为,北京城也绝对守不住,想迁都南京,凭借长江天险缓一口气,至少可以仿效南宋朝廷,此时东林党领袖刘宗周上书:春秋之义,大臣死封疆,国君死社稷。 刘宗周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解释是对皇上说:迁都绝不可为。 一句话,就把崇祯死死钉在北京城了。李自成攻破都城后,崇祯也只有跑上煤山悬梁自尽,临终前留言:文臣皆可杀。指的就是刘宗周这些东林党人。 这就是一派理学宗师的权威性,连皇帝也不能不为之屈服。嘉靖朝时,嘉靖帝虽然比崇祯更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私下里的很多事情还是受制于朝臣。 刘宗周阻崇祯南迁的事虽是明末,但在明朝中期,理学的地位与权威已经不可撼动。嘉靖帝征召陈慕沙入朝为官,也是想打破朝臣中阳明学派诸臣的胶结盘固之势。 周鼎成并非贪慕权势的人,他平时跟练达宁、陈慕沙交情都不深厚,就是懒得攀交权贵。他生此念头是为况且着想,那可是勤王派的使命。 如果况且一旦和石榴成亲,陈慕沙衣钵传承的事则是板上钉钉,如果况且以后真能成为陈派理学宗师,那么他受护祖派追杀的事就自然化为乌有了。 几代帝王,不知多少人动用了多少关系,想要让皇上对建文帝追随诸臣后代进行大赦,都未能如愿,不是皇上不愿,而是皇上也没办法,那毕竟是祖宗的法令,身为子孙无法更改,否则就是大不孝。 但况且如果能成为理学领袖,自然可以对此事做出另外一种权威性的解读。皇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