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434章 双战线,法律与战争(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4章 双战线,法律与战争(十四) (第4/5页)

 之后两人边吃边聊,就谈到了中苏两国的国内经济建设。农业方面的问题从红军时代就开始困扰联共布尔什维克,莫洛托夫本人主管外交,并不管农业问题。不过斯大林同志对中国土改有自己的看法,莫洛托夫自然要请教一下何锐。

    “中国的农业,最大问题是人均土地不足,一家人4口人,有1公顷土地就属于相当不错的家庭。人多地少,是中国农业最大的矛盾。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导致农产品销售渠道很通畅的优点。苏联人均土地数量都有1公顷,在俄国,一个农户的拥有5公顷土地一点都不稀奇。农户土地众多,是苏联的优势。但是因为人口少,销售渠道匮乏,以及粮食价格过低,是苏联农业的特点。”

    莫洛托夫即便不懂农业,却也很认同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看法,不由得微微点头。

    “我国通过土改平均了土地使用权,实现了资产充足,解决了农村债务问题。现在我们正在通过集约化饲养,以及发展中国的小商品经济,将一部分农村人口向工业化人口转化。这会让中国农业人口数量降低,工业人口增加会增加农产品需求,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

    塔读^小说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莫洛托夫也没有藏着掖着,到现在为止,苏联对何锐本人的评价,认为何锐很有气量,也不会回避问题。

    “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一回事。中国选择通过市场经济来发展经济,随着中国的工业发展,未来30年内,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工业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小商品经济即便不会完全消失,至少会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变得微不足道。由于社会发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