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晓_第434章 双战线,法律与战争(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4章 双战线,法律与战争(十四) (第3/5页)

命或召回派驻外国的外交代表时,就要用书面形式通知驻在国元首,这种文件叫国书。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分为派遣国书和召回国书,召回国书一般在新任大使或公使递交派遣国书时一并递交。外交使节一般在递交国书后方能正式履行职务。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莫洛托夫1890年出生,与何锐同年。不仅如此,莫洛托夫不到30岁就成为联共中央书记,乃是斯大林同志的忠实同志。将他派到中国来当大使,这里面的意味就颇为深刻。

    递交国书之后,作为此时唯二正式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何锐邀请莫洛托夫一起吃个饭。如果是正式场合,何锐与莫洛托夫只能谈共事。作为私宴,两人虽然也是谈公事,却完全可以放得开。

    两人今年都36岁,倒是有些亲切。莫洛托夫一开始就爽快的说道:“何主席,在《红星报》与《劳动报》上的一些文章,并不代表苏共中央的观点。”

    何锐微微点头,却没说什么。《红星报》上就将中英战争定性为‘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虽然苏共里面定然有不少委员会这么看,但是这并不代表苏共中央的集体观点。如果是苏共中央直接表态,得罪何锐政府,会损害到苏联的利益。

    红星报写这样的文章,不是写给何锐看,而是写给共产国际看。作为共产国际的领导核心,如果苏联不发表共产国际的看法,就等于不干正事。

    如何取舍,如何沟通,是个非常讲究技巧性的工作。既然莫洛托夫亲自带话,也算是表明了斯大林同志的态度,也算是给了何锐一个交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