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索林帖木儿憋屈啊 (第1/9页)
顿时枪阵中爆发出一阵震天响的呼喝声。连那些紧张到满头大汗手脚发麻的基层军官都声嘶力竭大喊着给自己鼓劲。燕王在一辆望楼车的车厢上用高倍望远镜看着战果也很是欣慰。毕竟冷兵器时代战兵的素质最大的一个要素就是纪律,所谓刀斧加身岿然不动。特别是前排的长枪兵更需要视死如归。张璟给出的战阵方案中,横排有大车占据一半,长枪兵在大车间占据一半。充分利用大车的防护力和后排弓箭手的远程输出。这种还不是真正的偏箱车战术。主要是时间来不及了。这些个大车也都是张璟在燕王接到圣旨后连忙改造的。三天时间就改造了两百多。全部都是四轮车,两边的车厢板可以放下。也可以把盾牌插上去提高车厢防护高度。这些盾牌都是用户营寨寨墙加固用的。一米八的高度插在车厢底座上。盾牌两边有缺口,当组合起来的时候正好是个可以把火铳枪管伸出去的洞。用齐射火力打伤,不求精度。一百尺的距离基本无需瞄准。把火铳端平即可。 有人要问了,你都上火铳了怎么还用弓箭兵啊?开什么玩笑,一个弓箭兵培养需要两到三年。而且弓箭兵的段时间爆发输出比弩兵强多了。这就是为什么整个冷兵器时代弩兵都没有完全取代弓箭兵的缘故。那些战争游戏里面弓箭兵竟然比弩兵便宜真的不知所谓啊。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弩兵训练也就三五天。另外一个必须使用弓箭手的重要原因是,一定距离上的吊射。几乎没有别的兵种可以取代。而这种吊射的威力很可怕,是自上而下的。就算是到了马克沁时代也有类似的战术。士兵还没有发现对方阵地就被从空中掉下的金属弹丸消灭了。 蒙古骑兵也没有退缩,在马上对射了两轮后,离车阵也就五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