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29节 (第3/6页)
尔南下,明廷恐怕绝不会坐视不管啊…… 第83章 班定远(中) 沈平鸿在叶尔羌城内,在惊骇惶然的众目睽睽之下,成为了叶尔羌汗国宰相。 昔日春秋战国之时,列国伐交频频,合纵连横,外交手段至关重要。 从而也催生出一批“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的纵横家,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现在的外交官。 只可惜,随着秦汉一统,春秋战国那种各国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的外交环境不再存在,再加上儒家独大,“外圣内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朝贡体系,取代了春秋战国时那种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风气。 纵横家迅速落寞,只是在某些历史特殊时刻,闪现出一二光芒 而在此其中,东汉定远侯班超,绝对是难得的佼佼者 很多人基于“投笔从戎”的印象,认为班超是一位杰出军事将领,但事实上,他是一位外交官。 纵观班超平定西域的全过程,比起军事谋略,更重要的是他的外交智慧和决断,颇有当年张仪苏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的气魄。 也能看出,宋明以前的士大夫,尤其是汉唐两代,文官武将之间其实没有太大沟壑,允文允武,出将入相的比比皆是,像王阳明、卢象升这种大明朝的稀奇货,于汉唐并不新鲜。 光烈朝毕竟是开国一代,朱由榔也致力于革新风气。 正如许多后世学者所言,土木堡之变前后的明朝政治风气,几乎可以看做两个国家,就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一样。 前者和西汉类似,后者更近于北宋加强版 自明中期以后,曾经显赫一时的武勋集团彻底失语,而在卫所制崩坏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