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正月初一,报名的一共有百三十来位考生。
三日后,这些才子们拿到了一份考卷。
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择才之法,学子们多少有些不自在,然而他们被发卷的小吏说服了。
对于“笔试”,官方说法是:择贤以才。
此处必须要说到面试不得不提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看脸和口才。
没错,大汉的帝王几乎个个都是颜控,当然这个也是有历史典故和正当理由的,毕竟“相由心生”,面相之学自古就有。
而且武将也罢,文官可是天天在皇帝面前晃悠,若是长相在水平线以下那帝王上班体验多不好。
但是此举的确在一开始便判了“面有暇”者的死刑,确实不公。
关于口才,此处小国王还引用了战国韩非的典故,众所周知,非公子口拙,但其极其有才。若非他著作之书将他的思想书写了下来,以春秋当时的择才方式,很有可能他便会被埋没。
而事实上,在韩国,这位非公子也的确是被埋没了。
所以这次中山国的择才之法便是摒弃一切可能有的影响因素,以文来择选人才,不论相貌美丑,不论辩才与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