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1章 再一次调整中枢地方 (第2/4页)
诸道下设三佐官:征税大使、督税大使、核税大使皆为从五品,互不统属。 征税大使负责起税,督税大使负责对征税大使起税书对民间督税,核税大使负责监督二者核查得失。 诸大使下设:佐官佥事(正六品)、经历(从六品)、都事(正七品)、检校(从七品)、照磨(正八品)、主簿(正九品)、文书(从九品),下设逐级吏员。 然后对州府县也进行配套,核心是官数量少点,但是吏员数量却多了很多。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公务员体系。 地方上的变动不算太大,最大的变动就是废掉了一堆的转运衙门,然后将权利进行进一步的集中。 比如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这两个衙门没了以前的权能,前者负责产地盐业的产出巡查,课税没他的事情了。 后者负责全国范围内寻找产盐地。 这么做,也是发出了信号,朱厚照准备对盐课进行调整了。 有可能会变成类似于茶业的包税制也说不定。 接着之前朱厚照弄出来的一堆县官,最后还是放弃了,之前还存在的县长,现在统一并为知县(正六品),而县令、县长等等,则改为专门负责某一房的县丞(从六品),直接与府七署或者省七厅对接,但又要听知县的话。 然后各房佐官为县令(正七品)、各个主要负责头子为主簿(从七品),并且根据职责不同设置下属官员。 比如礼房设县教谕(正八品)、县教导(从八品)、县司业(从八品)、学校校长(正九品)、学校督导(从九品)、教师(吏员)不等。 刑房设县判令(正八品)、判长(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