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_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第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第16节 (第6/14页)

唯一的嫡子赵扩又不聪慧,太上皇颇觉后悔。当年太上皇选择储君之时,因其长子赵愭已经去世,理当立次子赵恺为储君,但因三子赵惇英武类己,最终越次立了赵惇,也就是后来的光宗皇帝。太上皇的长子赵愭无后,次子赵恺不久后也病逝,但留下了一子赵抦,时封许国公。太上皇本就觉得对次子赵恺有所亏欠,赵抦又极为聪慧,便希望光宗皇帝将来能把皇位传给赵抦。光宗皇帝想立自己的嫡子、当时已获封嘉王的赵扩为太子,太上皇不许,父子之间就此失和。李凤娘得知此事,在宫廷内宴上借机发作,当着太上皇的面直言:“嘉王是我亲生,为何不能立为太子?”太上皇勃然大怒,光宗皇帝则是默不作声。此后李凤娘搬弄是非,挑拨光宗皇帝和太上皇之间的关系,说探知太上皇备好了毒药丸,要趁光宗皇帝过宫问安之时,将光宗皇帝毒杀废黜,叫光宗皇帝不要再去重华宫。光宗皇帝本就因为立储一事对太上皇生出嫌隙,担心太上皇当真会废黜甚至加害自己,从此把原定的一月四朝太上皇的规约抛诸脑后,不再去重华宫朝拜问安,就连太上皇过寿,光宗皇帝也拒绝过宫上寿。

    大宋一向以孝治天下,天子孝行有亏,就此引发了历时数年之久的过宫风波。朝臣们因为光宗皇帝拒绝过宫,不断进谏,数百太学生联名投匦上书,上至官员士绅,下至贩夫走卒,谈论此事时都摇头叹息,民间更是滋生谣言,说光宗皇帝深居后宫饮酒宴游,却坚决不过宫向太上皇问安,有太学生甚至为此散布文章,说“周公欺我,愿焚《酒诰》于康衢;孔子空言,请束《孝经》于高阁”,讽刺光宗皇帝无德不孝。即便如此,光宗皇帝受制于李凤娘,仍不肯过宫侍奉太上皇,甚至好几次答应过宫,临出发时却又反悔,可谓是反复无常。后来太上皇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