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清明主动上门说事 (第2/6页)
收到的效果肯定要比抓人好!你认为呢?” 自从媛媛踏进夏家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成了左邻右舍最喜欢的人,加上她有在镇医院上班的经历,自然有很多人都认识她,还是称呼她“李医生!”;只要有身体不舒服,都会先跑过来找她量体温,听心率,初步诊断是什么病;所以,我家也就成了能提供常规药物的半公益性的临时诊室。 媛媛有行医证;因没有添置进一步治疗的医疗设备,也就只能应付一些感冒、发烧、外伤消炎包扎之类的普通病例,开点西药,打屁股针,不打点滴;稍微复杂的疾病,媛媛都会建议去镇医院检查、治疗。 而“半公益”这个名号,也是媛媛的意思;能够帮村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也是作为“医生”这门职业的本能;没有大的投入,就没有必要多收钱;自己也是乐在其中! 因是半公益性,药物只收成本费,而且,只对本村的人开放;加之媛媛为人和善、亲切,从不摆什么有钱人的臭架子,所以,在村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就因媛媛在村里行医这件事,还惹得镇医院新调来的院长找上了门;硬说是媛媛没有办理行医执照,属于违规行医;当媛媛出示了在县城的私人诊所行医执照复印件后,院长又说是媛媛超出了行医的区域范围,务必停止,否则,就要上报县工商和医药管理局。 院长的言下之意很明显:就是抢了镇医院的生意,挡了他们的财路! 从9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乡镇企业强制性关闭、大中型企业破产重组”政策后,医院也开始打国家政策的擦边球,纷纷加入到了承包经营的行业,医生开始拿业绩奖金,最后导致农民“有病治不起”的凄然之局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