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8岁农妇照料两瘫儿40年,愿一辈子做他们的拐杖 (第4/8页)
吃那,俺啥都吃 大小便是更困难的事情,也关乎尊严。卧室离院子里的茅厕十几米远,兄弟俩用小马扎挪过去,起码一个多小时。 所以兄弟两人几乎不吃早饭,尽量不多喝水。孩子们不吃早饭,母亲闫玉梅也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偶尔饿的时候,才会给自己下一个荷包蛋。 一切收拾妥当,闫玉梅为一家三口准备午饭。水在锅里冒开了花,一尺长的宽面条扔进去,再倒进鸡蛋炒豆皮,加上早晨采摘的小白菜,一锅具有当地特色的烩面就制成了。 极致的饥饿让闫玉梅对面有一种极致的喜爱。 闫玉梅年轻时挨过饿,你要问她挨饿的光景,闫玉梅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挨饿的年头可多了,闫玉梅会问,你要问哪一年? 哪一年都不好过。1942年,河南大饥荒,接着闹蝗灾,闫玉梅记得蝗虫像乌云一样过境,飞蝗如箭,一家人在地头上挥舞草把子驱赶蝗虫,根本无济于事,麦仁儿还没长成,麦头就被咬掉了。资料记载,约300万河南人逃离故土。 闫玉梅一家裹挟在其中。一家四口南下遂平投奔亲戚。他们的全部家当是一辆小木推车,一口锅,几张铺盖,一袋杂粮面和榆树皮磨成的粉,以及随处采摘的草根树叶,连大雁粪都带走,遇到土匪,都不抢逃荒的。 温县地处黄河北,一家人绕道开封过黄河南下,最后啥吃的都没有了,就用衣裳换杂粮面,走了整整21天,这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闫玉梅掰着指头说。 年轻人不吃这不吃那,俺啥都吃。闫玉梅端着碗,烩面吃得哧溜响。保山金山手臂无力端不起碗,只能趴在桌子上,用筷子挑着吃。 一家人在吃烩面,保山金山手臂无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