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第8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节 (第2/5页)

何况,朝廷根本没有钱,要是发生粮食危机,能有什么办法?”

    黄景昉只好问道,

    “太仓的粮食现在存量有多少?”

    只见李适回答道,

    “历史最低水平了。”

    黄景昉顿时重视起来了,但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什么应对的办法,只好说道,

    “老夫也没有半点头绪,贤侄可有什么办法?”

    只见李适说道,

    “我已经拨款一百万两在南方购粮,这些是为了保证军需。”

    “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粮,但是这办法肯定不适合朝廷,因为朝廷根本没有钱。”

    “所以我便想了一个办法,在京师周边组织人力开垦无主,闲荒之地。还有便是引进我们南方的高产粮种。”

    “伯父应该知道玉蜀黍(玉米),番薯(红薯),马铃薯(土豆)等海上传来的高产作物吧。”

    身为福建人黄景昉肯定听过,要知道最早这些作物都是从福建传进来的。

    不过黄景昉还是说道,

    “这些作物老夫是听说过,但是北方和我们福建的天气相差太大,也能种植?”

    这也许便是为什么这些高产作物出现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原因,古人的视角局限性太大。

    李适说道,

    “当然能,可能这些作物在北方的种植情况比福建还好。伯父你要是在北方推广开来,不仅可以造福百姓,还可以名留青史。”

    第132章 黄景昉的震惊

    名留青史的诱惑力对黄景昉很大,黄景昉当即更加重视起来,恨不得马上开干。

    只见李适继续说道,

    “有两人是这方面的专家,宋应星和宋应升两兄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