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后宫的资本主义小嫩芽 (第2/4页)
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井燃,兼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又延川县西北八十里永平村有一井,岁办四百斤,入路之延丰库。” 一年五百多斤,看似很少,但对于当时的技术而言,已堪称恐怖。 石油在古代的作用,主要分为照明、润滑剂、医药、军事武备、制墨等。 或许有人奇怪,用石油作为武备、制墨可以理解,医药是个什么鬼? 这一点,可以参看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石油气味与雄硫同,故杀中治疮,其性走窜,诸器皆渗。治小儿惊热、膈实、呕吐、痰涎……取其化痰,亦取其能通透经络,走关窍也……” 在李时珍之前,便早有石油医药一说。 这种医学界的问题,且不说对与错,但其证明了一点,古代社会是存在石油的。 当时的对话可能是这样的: 这位兄台,你的儿子是受了惊热,别慌,且容我去药房抓点石油…… 问题是,在南京的朱允炆有没有石油? 还真有! 据明《东朝纪》记录,建文帝在朱棣打到南京城破时,“先于大内兰香殿聚珠衣、宝帐及内帑、珍异诸物殿上,涂猛火油,贮沥青其中……” 虽然《东朝纪》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此时的京师皇宫中,确实是存在石油的。 朱允炆亲自盘查过,数量不多,只有不到六百斤,密封于一堆铁罐子里,存放于独立的库房之内。 通过石油分馏的方式,获得石蜡,最终形成凡士林乳油。 这种技术宋代便有,没道理明代弄不出来。 医用纱布与凡士林结合,可以让纱布在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