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_第37章 内阁之利弊(求追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章 内阁之利弊(求追读!) (第1/4页)

    听课听到了现在,朱瞻基也差不多意识到了,仙师口中所说的宣宗就是自己。

    虽然不清楚未来的自己做了什么,但在现在的朱瞻基看来,这特么跟我有个屁的关系,我就是一个帅气逼人的皇太孙而已。

    你们一个个能不能别再瞅我了?!

    “司礼监之性质,自宣宗一朝发生了本质变化。”

    “明宣宗为制衡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于内廷司礼监设立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凡内阁呈上的阁票,均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红,批注完呈达上阅,待皇帝同意后交予掌印太监盖印,随后发往六部正式生效,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为批注的这一权限被称之为‘批红’权。”

    “自此,司礼监形成了一个以掌印、秉笔太监为首脑的和内阁部院相对应的庞大机构,实质上成为内廷的另一内阁,其掌印太监实际已成为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秉笔太监可权视次辅。”

    “在某些时期,司礼监权倾天下,压着内阁六部抬不起头,被戏称为太上内阁。”

    “大明第一位权宦王振,也就是那位砸了太祖铁碑的太监,便是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种文臣与宦官的互相制衡制度,沿袭了整个大明王朝,直至国灭。”

    季伯鹰说话的声音并不大,然而落在老朱和老朱棣心头,却是掀起惊涛骇浪。

    反正话都已经说到这里了,季伯鹰也没有给老朱几个思考的时间,继续道来。

    “所以,老朱你之前问我要不要废黜丞相制。”

    “废与不废,这个答案需要你自己来评断,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将丞相制与内阁制做一个比较之后,分析内阁制的利弊即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