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彰武_大汉学子的漫漫游学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汉学子的漫漫游学路 (第1/7页)

    不管是古今中外,还是推之四海,学习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已经很难再感受到学习的可贵艰难,这是十分幸运的,虽然在今天,知识分子这个词已经不再具有像封建时代那样是一个具有划分阶层魔力的词汇,但知识改变命运仍然是中国普罗大众的信条,可见我们历史中流淌的这股对知识的学习渴望是多么深入骨髓,这大概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最为鲜明的特点。

    这特点可以向上追朔两千多年直至先秦,但最终成型却是在汉朝,在汉武大帝挥斥方遒,北驱匈奴的同时,在全民尚武的风俗之下,中华文明开始悄然转型,它的重要丝毫不弱于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上的功绩。你们很快会懂得它的意义,董仲舒看着他的杰作或许会得意地这么想,他一手策划的独尊儒术将主宰中华文明的思潮两千年。

    但我想讲的并不是这个,儒学的学术价值并不是一个适合大讲特讲长篇累牍的东西,老实说,要不是汉武帝硬点了儒学是大汉新时代核心思想体系,哪会有这么多人苦心钻研,像刘备这种对学术毫无兴趣的说不定还在心中狂骂董仲舒你个老王八蛋。但董仲舒确实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取士通道,改革了整个汉朝特别是东汉以来的教育体系,学海无涯苦作舟,大汉的接班人们就在这苦海里游啊游。

    生活在填鸭教育时代的我们游的是苦海,而生活在汉朝的学生们游的也是苦海,但不同的年代里苦海和苦海是很不同的。我们学习常常会感到学习内容多得受不了,头疼得仿佛是被挤干了水的海绵,啥都记不住。但汉朝时期的学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