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 (第2/4页)
。 侯书艺无法想象,十五个人挤在一个空间办公,该有多拥挤。 苏有青就在一旁,随着柴巫的介绍,让他也不由回想起十年前。 十年前的15万对如今来说虽然不能算是一笔天文数字,但也数目不菲。那个时候苏夏不是没有向他借过钱,但是被他一口拒绝。 才二十岁的苏夏,苏有青根本不相信他会弄出什么名堂,尤其当时他又从国外大学辍学回家创业,更是让苏有青十分不满。 父子俩闹僵以后,苏夏便不再回家,他几乎都待在自己那个小厂房里没日没夜。 直到有一天,苏有青单位的同事拉着他的手说:“老苏啊,你儿子有出息了,被评为本市先进企业家。” 苏有青当时半句话都说不出来,心里五味杂陈。 他开始疑惑,自己一味的固执己见,是否是正确的。 柴巫说着却十分的骄傲,道:“我们董事长苏夏,创办公司的第一年就创造了80万元的产值。” 80万的产值,放在今天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接下去,似乎成了苏夏的个人表彰大会。 “第三年,公司由小厂变更为有限公司的那一年,也是我进入公司的那一年,董事长被评为了本市先进企业家的称号。接着,公司厂房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员工的数量也近百。同年,公司被评为省百佳私营企业、市十强私营企业等。同年末,公司建立股份制经营模式,成立董事会和股东会。” 太多的专业术语在侯书艺耳朵里听起来像是外星语,但她却似乎能够感受到苏夏的不容易。一家公司的壮大,从小厂变为一个公司再到一个集团,绝非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