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90节 (第4/10页)
但在亲眼目睹了穆国公世子试验飞玄真君一号的壮举之后, 却由不得他不疑神疑鬼,在每一处细节中生出焦虑与恐怖来——不错,先前从没有人能一炮轰掉三百里外的祖坟;但先前不也从没有人能把几十斤上百斤的铁壳子飞升上天么?如果——如果真有个万一呢? 真有个万一, 他们黄家的九族都要嚎啕了! 某种意义上, 这也算是对穆国公世子绝对的信任,坚定不移的托付;所以穆祺居然还有些感动: “真飞不了这么远。我们的试验还是太粗糙了,射程勉勉强强只能摸到两百里上下;这都是技术的限制……” 没错, 别看世子将原理说得这么高大上, 又是“脱离部分”、又是分层加速,但实际cao作非常简单粗暴——工匠将火箭铁壳的某一部分特意磨薄, 又涂抹上了高热值的燃料(此处必须致敬传奇方士参云子);火箭升空之后,高热值燃料会将磨薄的铁壳烧穿, 累赘的外壳随之脱落,可以大大的降低重量,提升射程,并增加威力。 至于这样复杂琐碎的工序是怎么完成的嘛,那说起来其实也一钱不值——工匠们当然不可能了解钢铁在高温下的形变,穆祺那点三脚猫的知识也很难全程指导。所以整个流程就是靠着几个从后世生搬硬套来的经验公式,一次又一次试验出来的。要不然京郊荒山野岭,怎么会有人看到白昼流星呢? ——既然是流星,那当然不会只是一颗两颗,而是星辰坠落如雨,恢弘奇异,不可想象嘛。 当然,纯粹依靠经验的技术进步是有尽头的。这种简单的重复实验搞了很多次之后,穆祺就能清晰感受到试错中不可规避的瓶颈:他们倒的确是将射程和威力都给提升上去了,但精度上却是一踏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