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7节 (第3/12页)

后,还特别说明了此次外派东瀛的规格:因为是远渡重洋而彰显国威, 所以着意尊隆规格;派驻东瀛的使者共有八百人,只要在恩科中博得资格, 起步就是正六品官的身份;外派俸禄还额外加重,除六品薪俸之外,还有每人每年一百五十两的补贴,三十两的寒暑赏赐;种种待遇优厚隆重,几乎可以与京中重臣媲美,实在是国朝两百年来未见过的慷慨。

    当然,之所以如此出手阔绰,纯粹是因为《金陵条约》未雨绸缪,早就规定了中方派驻大臣的花销一律由倭人负担,飞玄真君轻松写意,慷他人之慨而已。但无论如何,这封圣旨一经公示,仍旧是激起了一池的狂浪:

    八百个人!六品官!一年二百两上下的收入!

    ——亲爹,你怎么不早说?!

    所谓寒窗苦读十余年,千军万马过一线。国家的科举三年一次,每年能取得的进士也不过就那么一二百人;而此一二百人中,除了顶尖的十几个能位列台阁呼风唤雨,剩余的九成九也只不过是在宦海中沉浮挣扎,靠着进士的老本勉强混一个六品七品的知县府丞,将就着跻身士绅阶层而已——就这样一份枯燥无味的日子,也已经是千万读书人梦寐以求,皓首穷经而不可得的璀璨前景了。

    但如今,皇帝居然一口气端出了八百个六品的名额遍飨天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通天的小道骤然拓宽了十倍不止,往日里郁郁不得出,近乎老死考场的秀才举人,此时终于有了沐浴朝廷恩泽的机会!

    真君,有德啊!

    京城文华富盛之地,什么消息都不可能隐瞒长久;诏狱里大臣一个接一个的死,外面的士林舆论虽然不敢公然非议,但难免心有戚戚焉,未尝没有恐惧怨恨的意思;但如今旨意横空而出,诸位士人在恭读了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