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52章 洁癖 (第2/4页)
。终陷淖泥中。 妙玉欲洁,结果不洁;妙玉云空,可结果未空。被贼劫到海中,终陷淖泥。人世间。不如意事七,求不得的。 后来高鹗续写,却写妙玉自杀,跟这个诗词不符合。也许高鹗不想太残忍,把妙玉写成自杀,保留清白。其实这种看似完美,却不是真正的完美。你看看,这个判词写的十分的冷静残酷。这正是作者的残酷的社会阅历下对社会深深的洞察,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欲洁何曾洁?这句反问,其中深刻的含义是什么?妙玉一身白衣,生活有异常的洁癖。这样的女人是真正的洁么?其实这种种洁的行为不是真正的洁,而是对社会的一种逃避而已,内心的逃避,对社会的抗拒,在行为上表现的很洁。这何尝是真正的洁呢?什么是真正的洁呢?不在于自身的行为穿着,而在于内心的洁。不嫌弃穷人的脏,可怜底层人民,并且善待。这才是真正的洁。洁就是无私欲的意思,也是大公无私的意思。这点妙玉何尝做到了?而后面的云空未必空,更是作者进一步的揭露。嘴上说着遁入空门。实际上内心真空么?妙玉正是逃避现实的一个弱女子的表现,这种逃避却不能得到现实的宽容,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啊,人在沙中走,怎会不沾鞋呢?过分的洁癖,避世只能遭到天道更大的反噬,所以这种后面的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正是结局的写照啊。这里面并不是暗示妙玉出淤泥而不染,而是作者带着一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