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1节 (第1/8页)
裹紧身上大氅,霍峻驻步眺望废弃的高奴城邑,蹙眉深思。 邓芝摊开陈旧的上郡舆图,说道:“相国,关西北部山脉纵横,河套被鲜卑占据,欲为关中建屏障,当以横山为界,恢复上郡诸县。” 草原出现强盛的游牧民族时,以关中为京畿的王朝,会在北部建设三条防线,以为屏障与出击之用。 从北往南依次为阴山、横山、陕北三条防线,在汉唐北驱游牧民族之前,最多只有横山、陕北二线,故常常会被匈奴、突厥杀入关中。 今南汉所接手关西的疆域,因南匈奴、鲜卑、东羌之故,仅有陕北部分防线,横山已是沦陷,河套更是被鲜卑盘踞。 为了防备关中安全,更为日后收复河套,霍峻必须为南汉整理出一套契合实际的军事制度,以及边防体系。 “欲复关北旧土,恐怕不易!” 赵昂摇了摇头,说道:“关北崇山峻岭,匈奴、羌胡盘踞其中。今欲恢复疆域,则势必要与诸胡交手。”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渊与赫连勃勃皆为南匈奴人,刘渊趁西晋内乱,建立了匈奴汉政权;赫连勃勃借助鲜卑、匈奴之力,建立了胡夏朝。 二国之所以能建立,除了领袖的能力出众外,更是因南匈奴从南迁起,常年生活在陕北、横山附近,拥有广泛的统治基础。 至于宋夏对峙时期,在陕北出现的横山羌,其早可以追溯到东羌。 东羌名词概念,乃东汉王朝为与陇右西羌进行划分,将东迁到陕北的羌人称为东羌。相较西羌,东迁的羌人汉化程度较高,且以农业为主,因生活在陕北地区,各部之间被山脉所隔开,形成不同的族群,在历史上未形成统一政权。 故南汉欲建立边防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