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6章 又是一年科举 (第1/4页)
景祐二年冬天,外地的举子开始进京了。 如今,知贡举的最热门的人选,有两人,一是判礼部庞籍,二是枢密副使张唐卿。 一时间,开封府再次洛阳纸贵,张唐卿的著作,和庞籍的诗词文章,到了一纸难求的地步。 本次科举考试,益都松林书院又来了十几个,其中一个是张家的子弟,和张唐卿出了五服,按照辈分,是张唐卿的族侄。 银州还是来了三个。 松林书院外加银州的举子,成了众人争相宴请的对象,大家都想打听一下,松林书院和银州到底有什么秘籍,能让他们接连辉煌。 只有府州举子张耀稳坐钓鱼台。 当年,张唐卿知银州时,在银州开设了州学,当时有很多外地举子纷纷投奔银州州学,最后能进入银州州学的外地学生只有五人。 最后在银州州学坚持下来的人,只有府州的张耀。 银州州学的外地学生要缴纳学费和住宿费,实在是太贵了,一般家庭很难支撑得起。 而张耀出身府州豪族,自然能支持他继续走下去。 年初,张耀从银州州学退学,又去了益都松林书院做了大半年的旁听生,才回府州参加了发解试。 这一年时间游历,让张耀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一般。 当再次在开封见到松林书院和银州的同窗,张耀喜不自胜。 “我说张耀,有没有信心拿下状元郎?” 如果放到去年,张耀肯定会指点一番江山。 但游历过西北和京东东路后的张耀,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