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_第67章 东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东策 (第1/6页)

    边塞多壮烈,庙堂树风骨,在南唐以权柄之臣,定战制战,谋天察地以此养兵之时,夏朝却是在极大程度上的放权于军,赋权于将,这也造就了两朝截然不同的行军之策。

    这不仅是双方掌权者的性格使然,逐级而下,到那三军统帅的督兵之风,再到随帐谋士的谏言献策,都是要因。

    夏朝的边关疆土,在与南唐接壤的徐州之上,这条被南唐文武皆认定为“坚不可摧”的壁垒,有着上万的重甲步卒和骑军,虽说轻骑同样有着良好的配备,但倒刺外露于铁甲之上,如同杀场断头铡一般的重甲骑军,则更令人闻风丧胆。

    有着楚籍亲自坐镇,除非有大规模的军伍动员,否则双方基本上都是在彼此蚕食,而这种你来我往,利弊衡量的活计,就不是一个统帅能够顾虑得来的,双方的“帐中宝”也就成了各自的资本。

    征东将军府,大将军楚籍坐在正堂间的隔座上,摆桌共饮,身旁还坐着三名男子,从左往右共是两名年轻男子,一名对比着另外一名更加健硕些,这两位便是楚籍的三位义子之二,另外一名,如今外派盯着羌戎,虽说没在正面杀场上立功,但也是追着西北边上的羌戎战功不断。

    另外那名稍加年长的枯瘦男子,姓王名隧,曾是汉中人,也算是一方才学之士,可不知为何,在年关前便出走了,后来又不知下落,连守关的官府也不知其下落。

    楚籍摸了摸桌前的酒壶,一手拿起一块果干,送进嘴里咀嚼着,表情颇有些凝重,随着视线而去,桌面上搁置着几份书信,很显然,其中记录的事件,值得这个一国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