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零二章 番外 二十六 (第3/8页)
* 在薛睿的招安之计下,短短几日,便有不少前朝官员前来投诚,递上一份自荐书(投名状)后,或是留任京中,官复原职;或是调离京城,走马上任。 燕帝又在一日之内,连下数道圣旨,犒赏三军,大封功臣。最受人瞩目的,当属薛睿无疑。燕帝为表其功,不顾少数反对声,硬是将他昌平王之号去除一字,改封他为“平王”,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字并肩王,使得薛睿凌驾于众臣之上,俨然已是当朝第一人。 古来有多少君王过河拆桥,一向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然而燕帝出身武将世家,有一副义薄云天的心肠,却做不出那等背信弃义之事。何况他心如明镜,深知眼下局势不稳、民心动荡,非是薛睿这样的治国之才,方能助他稳固江山社稷,因而用人不疑。 燕帝守义,薛睿亦有自知之明,获封平王隔日,便进宫上交兵符,毫不犹豫地交割了他手中随意调动十万兵马的大权。这方才是明智之举,天下既得,皇帝又没有搁浅他的心思,他留着兵权,不过是徒惹帝王猜忌,弊大于利。何况他在军中根基牢固,何须那一块兵符傍身,也有大把的旧部听命于他。 燕帝收了他的兵权,却放心地让他继续统辖神机营,并赐他一块丹书铁劵,又称免死金牌。 韦太后抵京当日,燕帝亲自到城门前迎接,以示孝道,薛睿随行在列,万千兵马夹道相迎,场面十分隆重。时隔多年,韦太后再度踏入安陵城,心情却同数年前截然不同,犹记得当年她们母女二人受困京城,在薛睿的巧计之下险险脱身,才有今日的尊贵无双。 韦太后亦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