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 (第1/3页)
以前有些大郡还能每年出两三个孝廉,这次考试能保住一个就不错了。 左雄出声道:“朝廷选才,多路并举,孝廉之外又有举茂才、任子、明经、明法、明算等,不妨增加这些科目的名额。孝廉原是堪为楷模的孝子廉吏,本来就是优中取优。”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慢慢触及到封建社会的核心组成——选官制度。即便是注意到了,也大多在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选官制度才更适合大汉。 刘隆听着下面的讨论,他知道很多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讨论争吵,需要根据现实不断试验调整,不能cao之过急。 现在让大臣认同孝廉考核的目的已经达到,其他再往前一步就是胜利。 众人讨论完,各自领了任务散去。刘隆起身舒展手脚,江平奉上一盏蜜水,他端起喝了一口,看了眼窗外。 外面刚下过小雨,宫殿清洁,草木清新,看来就是新年新气象。刘隆的心情好极了。 “不知道他们会拟出什么样的章程来?”刘隆猜测这些大臣拟的章程肯定要大打折扣,不过他还小,时间还长。 邓绥笑道:“就是那么回事罢了。” 当年光武帝度田都度不下去,只能强行中段。现在他们母子都在挖豪族进一步飞黄腾达的墙角,每次挖一点, 锲而不舍迟早能挖断。 现在考试政策出来后,那些经学传家的文化士族成为他们的拥趸,联手打压地方豪强。 但若要问刘隆害不害怕这些文化士族成为历史上的王庾桓谢那样的大族?只要以文选官在一日,刘隆就不怕。 眉州苏珣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唐宋八大家占其三,家学渊源,但后世却不闻其子孙。 良好的家境、优越的学习氛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