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7章 (第1/3页)
大汉与周围的羌胡蛮夷处在微妙的平衡中。羌胡只是畏惧大汉的国力而不敢南下,倘若大汉出现一丝疲态,说不得那些胡羌就当年南匈奴那样挥马南下。 名将难求,大汉现在会打仗的将领只有几个,而且年龄都不小,这让刘隆经常有一种人才青黄不接的感觉。 武举章程出来后,刘隆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武举办得比孝廉考试还浩大,不是没有文臣不满,但刘隆和邓绥依然坚持这么做了。 自光武以来,朝廷颇有轻武的迹象,文吏儒生位列朝堂,甚至出现了两次放弃疆域的大讨论。 一次成功了,一次失败了。 边境与羌胡毗邻,边郡内部又胡汉杂居,大汉若是没有保留尚武的风气,只怕是离亡国不远了。 刘隆想毕,欣慰地看着校场上的考生。邓骘选拔的人才较为公允,他们看起来颇有真才实学。 还未到中午,射箭和技勇都已考完。 这场考试,朝廷只提供热水不提供食物,考生们只得自备干粮,胡乱应付。 刘隆与邓骘等官员吃完饭后,休息一会儿,回来重新开始主持考试。 前世作为考生,刘隆经常碰到监考老师站在他身边看他做试卷的情况。 没想到有一天他成为了监考官,做了从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 刘隆先到张奂跟前,他的老师是大司农朱宠,朱宠是邓骘征辟,与杨震交好,两人都习《欧阳尚书》。 刘隆明显看到张奂的手抖了一下,写出的字飘出几分。试卷的空白处是乌黑端正的字体,刘隆看了一眼,离开继续往前走。 他又分别来到皇甫规和段颎的身后,发现三人写得都不错,暗自点头,将这批人的安排放在心上。朝堂上培养不出名将,还是要将他们这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