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 (第2/3页)
于野,乃是诸公的不作为。” “黄金怎么来的尚不清楚,怎么能说是上天奖励这等无稽之谈?” “大汉尊崇孝道,此等孝子反遭质疑,让俗吏武夫列于朝堂,呜呼哀哉,儒道衰矣。” “俗吏怎么了?孝廉取廉吏,文吏兢兢业业清廉正直,为国为民,恪尽职守。廉吏举孝廉,要看才能治绩,又要课笺奏,一点都不比儒生简单。” “没有武将谁来镇守边关?西羌蠢蠢欲动,南匈奴佯做臣服,鲜卑乌桓夫余屡次衅边。你们文臣靠一支笔治理百姓,武将则是与外族玩命。孰重孰轻,陛下圣上自然心中有数。哼!” …… 下面的大臣几乎全部加入了论战,刘隆的脑子都是嗡嗡的。往日端坐的朝臣,各个直起身子,挥舞臂膀,争得面红耳赤。 邓绥面无表情,刘隆看得烦躁。邓绥朝黄门侍郎看了一眼,这黄门侍郎朗声 道:“肃静!” 殿下为之一静,邓绥道:“此事关乎国家社稷,诸公有何意见上表就是。延尉何在?” 延尉出列,邓绥问:“鸣冤鼓一案可有定论?” 延尉恭敬道:“小臣邀了马公、刘公和李公,共同复核陈孝廉落选一案,裁定尚书台审卷无误。陈公试卷上未做一题,只写了‘臣勤于侍奉母亲,无暇为文,唯祝圣上长乐未央,万寿无疆’。” 邓绥颔首,道:“如此看来,尚书台批阅试卷是秉持公正。” 延尉道:“是,陛下。” 邓绥再次点头,看向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会意,散了大朝会,大臣们走在路上还在相互争吵。 一人问:“王公何必刻薄,孝廉考核于国无益,徒增人力?” 王公一拱手道:“若真是于国无益,朝廷又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