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5章 (第2/3页)
来。朝拜之后,大臣分坐两侧,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今日考核众人的信息。 因要见的人多,刘隆就让小安等识字的寺人在一旁记述。 第一位进来的是曾在太尉府做事的明经吴敬,方脸大耳,一副有福气的模样。吴敬拜过皇帝,惴惴不安地等待皇帝发问。 刘隆端在堂上,问道:“朕自即位以为,大汉水旱蝗震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吴卿起自陇亩,深知民生疾苦,可有什么筹谋,不必隐瞒尽可说与朕。” 吴敬年方三十,出身富户,仗义疏财,救济乡邻。本县地震时,捐出大半身家,赢得贤名。 他家世不好推举孝廉无望,听闻朝廷举办明经考试,欣然参加,万幸取中前排。 吴敬的家族以商取富,听到皇帝发问,心中紧张,定了定神,从自己熟悉的地方说起:“启禀圣上,水旱蝗震乃是天时,虽非人力所为,但人力可稍缓一二。自延平以来,圣天子与皇太后主持修河挖渠,引水灌溉,灭蝗赈济,吊死问生,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刘隆听完,不置可否,这是朝廷的政策,他想听听这人的建议,若是一直废话,恐怕要落入下等了。 只听这人又继续道:“然道阻且长,阻碍天恩降下。我大汉虽有官道,但都连接大邑,少及乡野。虽圣上与陛下心忧百姓万分,但粮帛陷小路,致使皇恩延迟,百姓苦等。” “小臣又听闻,道路通达商旅云集。商旅往来买卖粮帛特产,百姓得益,市监得税,各得其利。” 刘隆点头,道:“你且说下这路径如何规划?你会算数吗?” 吴敬恭敬地回了从地形、人口、租赋、战略意义等方面选定道路,又道:“小臣略通算数,前着大司农府计算部族赏赐,人手不足,便将小臣借去,与诸明算一起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