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第2/3页)
年河渠淤积,不便灌溉。” 刘隆对于基建有着迷之信任,听到母后这样说:“是要修这些水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河渠调整水旱,利国利民,多多益善。” 邓绥听完,心中颇为满意,这就是她一手培养出的继承人啊,柔软仁善,对百姓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你是皇帝,这些河渠虽小但事关百姓生计,不得不记在心里。你知道这些,还能防止下臣壅蔽。”邓绥对刘隆温声道。 刘隆十分赞同,这也算是民情的一部分。 除了邺的漳水旧渠,朝廷还下令让郡国度量民力修理河渠。一时间,从京师到地方到处都是在整修河渠。 春暖花开,映着桃红柳绿的春水顺着挖好的河渠慢慢流淌开来,浸润着干燥冷硬的土地。放眼望去,宿麦青青,绿树悠悠,远山如黛,炊烟袅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刘隆站在崇德殿的台基上,扶着栏杆,眺望远方,远处偶然略过几只飞鸟,春风吹面不寒,心中难得畅快起来。 “圣上,快过来!千金之子不垂堂,快些过来。”江平站在刘隆身后, 冲他缓声急道。 一错眼的功夫,圣上竟然到栏杆边了。那台基离地比圣上还高,若是圣上摔着了,怎么办?江平忧心不已。 刘隆失笑,只好转身往回走,嘴里说道:“有什么可怕的,台基就那么高,直接蹦下去也没问题。” 江平真想让皇帝和台基比一下,到底是谁高。 “好啦好啦,也不知道谁,专门修这么高的门槛。”刘隆抱怨了一声,无论是故宫的三大殿还是北宫的“东西宫”都修着高高的台基。 “天子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这尺土之阶可是身份的象征。”江平摇头道。 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