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 出山 第一章 记名弟子 (第1/7页)
元沧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的山坳中有个小渔村,毗邻大海背靠群山。 这小村里不过三十几户人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距离最近的小县城也要先走百里的山路,在沿着蜀南驿道向西一天的路程。 正至盛夏时,靠近海岸的灵虚山上,少年柳文川走在山腰的小路上,刚刚从那道观中走出来,身后背着个大竹筐,一双明亮的眼眸在四处寻找着山间的草药。 他正是这山下小村里的一户人家,独门独院的一个人儿。 柳文川这名字,听说是山上道观里那老道士给取的。听着名字很儒雅,可在小村里他就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 虽是孤儿,但柳文川面目清秀,浓眉大眼,虽不算出彩,但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是顶好的少年郎。 据邻居于老头说,他的爹娘是在一次出海打渔遇了难,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当时,他好像就那么大吧,老爷子抬手比划了半天,也记不得到底是几岁了。 再后来,就是谁家有口吃的就领回去养上几天,跟个流浪狗似的混到了十岁。之后他便开始自食其力,就这么在村里活到了十六岁。 身后这座灵虚山上那灵虚观,里面住着四个人。 一个自称至缘真人的老道士,酒糟鼻子小眼睛,爱喝酒;一个每天拎着扫把扫地的独臂老人,背靠着院子里的枣树能睡一上午。 一个整天游手好闲的青年道士,没事就去偷看小村西头王寡妇家的少女王小芽;一个勤奋好学,好像富家公子哥儿的小道士,眼神总是不善的瞪他,似乎很不待见他去观里蹭吃蹭喝。 没办法,村里人在山上采点草药,海里打鱼都是勉强过活填饱肚子,谁家都不富裕。 年少的柳文川也就靠着在海边帮忙捡捡鱼,山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