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帕利亚诺公爵夫人 (第3/22页)
会显得荒谬。在巴黎,我们更糊涂,我们以为那不勒斯的风光和威尼斯一样,都有莽莽丛林大片大片被耕种的平原。而且我们还希望卡那莱托和萨尔瓦多-罗萨画的画颜色完全一样(注:两人都是意大利画家,前者出生在威尼斯,后者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 一个英国妇女,具有她的岛国的种种优点,却被认为缺乏描绘爱与恨的能力,甚至在那个岛国也是如此,这难道不是极其荒谬的事情?安娜-瑞克莱芙夫人给她那部著名小说黑衣苦修士的告解座的人物安上意大利名字,并加上强烈的激情。 这篇十分真实的叙述很是素仆,有时甚至粗糙,令人不快。我把它交给读者的宽容心,不作任何修饰润色。比如说,帕利亚诺公爵夫人对表兄马赛尔-卡佩斯求爱的回答,我就是照实翻译的。这段专门描写一个家庭的文字为什么接在手抄本巴勒莫史第二卷末尾,我也不知其原因,因此我也不能提供任何详细情况。 对这篇叙述我忍痛作了大量删节(我删去了许多很有特点的场景描写)。说它包含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激情的有趣故事,不如说它描写了不幸的卡拉法家族最后一些艳遇。文学上的虚荣心告诉我,通过进一步展开叙述,即把故事里的人物所感觉的东西推测出来,并详细地告诉读者,未尝不可以增加好些场景的趣味。不过我这个年轻的法国人,出生在巴黎北部,有把握推测出这些生活在1559年的意大利人的心灵感受吗?我最多能希望的,就是推测出1838年的法国读者觉得优雅有趣的东西。 这种热情的感觉方式于1559年前后在意大利风行一时,它要求的是情节而不是言语。因此,在下面的叙述里,读者将读不到多少对话。对于这篇译文,这倒是个不利之处,因为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