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5 (第2/4页)
有通过。我挑了两篇,大家可以看看。” 工作人员把两篇打印好的稿件分发给记者们,下面安静了片刻,很快低声讨论起来。 虽然说当下对文风抄袭的概念还很模糊,但那种类同感还是十分明显的,且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有记者就问道:“徐思垚小姐知道有人在刻意模仿你的文章吗?” 徐思垚老实点头:“我知道,有时候写作的确是从模仿开始的,不过模仿的度应该把握好,她拿过那两篇文章,继续说道:“这两篇文章虽然在刻意模仿,但是熟悉我的读者应该能读出其中的不同来,语言可以模仿、结构可以模仿,但是思想是模仿不来的,就像整容,也只能做到容貌的相似,不可能让骨骼都一模一样吧。” 沈彦博道:“但是这种文章,作为出版社是一定不会签约出版的,写散文抄文风,写可能就抄剧情了呢。我很不喜欢这种风气,我个人觉得文字应该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跟风,这位叫秦葭的作者的行为,十分不可取。” 沈彦博直接爆出了蒹葭的真实姓名,网友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快就有网友人rou出了小学语文老师秦家,并有该小学的人匿名发了篇秦葭登在当地小报上的文章。 这是关于中秋佳节的一篇散文,秦葭当时反复雕琢才被小报刊登,本来只是想积攒点名气,没想到…… 这篇文章的风格和徐三土去年中秋节发的文章本来只有五六分相似,但因为大贾都知道秦葭刻意模仿徐三土,于是就看出了七八分相似。三土米分做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