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廿六章 告别天津之初任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廿六章 告别天津之初任官 (第5/7页)

   「嗯?段祺瑞我昨晚见过,也答应要回访,但曹錕和吴佩孚我都不认识,拜访他们干嘛?」王绍屏一头雾水。

    「你不认识,我熟啊!之前我们不是讲到你缺名声吗?这名声是用来招揽人才和获得民眾支持的,分为大义和小义。大义名份,中央给你送来了,只等和外敌打一仗,外抗强权的形象就落实了,现在大家都是嘴上讲讲。你选了山东,未来就有机会,一战战后,日本就谋求过德国的殖民地,山东多良港,地扼朝鲜、东北航道,日本必然会捲土重来,只要等机会就好。」

    曾昭吉喝了口茶:「现在首要之急是招揽更多人才,中国用人讲究人情,三国时代最明显,招揽人才不外大义名分和人情小义,所以曹cao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以皇叔名义讨贼,东吴拿不到大义,所以两边都称臣。但三国更是以人情小义聚拢人才,小义分为师生、家族乡党、部曲三种,譬如曹魏的曹氏、夏侯氏等家族,荀氏兄弟、司马氏父子…,蜀汉则有马氏兄弟和蜀地乡党,东吴除了乡党之外,还有孙策部曲、张氏家族…。」王绍屏听了频频点头。

    「你的乡党在南洋,现在有了山东乡亲乡党,但太少,还有待发展。而清末以来的近代诸雄更仰赖乡党和师生、部曲的结合,譬如很爱当校长的委员长就是,他最偏爱浙江籍学生。」

    「可是我没有学生啊,下属也都是跟我从南洋来的…。」

    「你没有,别人有啊!你不要小看北洋势力,虽然现在逐渐退出舞台,但依然人才济济,总能找到失意或有各种藉口不愿出仕的好人才。像段祺瑞段公,你别小看他,他除了是皖系领袖之外,还总办过保定军校,就是当过校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