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贰八五章 失误? (第8/9页)
这个本下的可比希特勒搞那个什么苏台区分离主义高明多了。希特勒如果让真正的德国人假扮苏台区德裔的亲戚,然后被捷克镇暴部队打了,儘管只是黑青瘀血肿一大块,都能振振有词的要捷克政府负责。你这什么保护捷克分离主义者,真是太逊了。 不过日本人后来也变懒了,七七事变搞个什么演习士兵失踪,有没有真的演习和这个人都不知道,戏就演烂了。后来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连藉口都懒得找了,直接开打吧。偷袭珍珠港更是爱找藉口的大败笔,难怪美国人后来杀起日本人来比打德国人更狠。(当然也是被俘的战争价值观不同) 在这个时空,德国人正烦恼的如何为自己替华沙公约组织出兵找到理由。因为希特勒相信,如果他向英国允诺,愿意保卫波兰。英国应该会同意,让德国重新武装。但是希特勒对国际事务没那么熟,纳粹党里也没几个有国际事务经验。没办法,从工人酒吧兴起的小政党,啥时见过上过国际舞台的外交官会到那里去聚会? 本来他想派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诺伊拉特前往英国,探探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和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约翰·西蒙两人的口风。但他一想到康斯坦丁·冯·诺伊拉特是帕彭、施莱谢尔两任内阁的外交部长,自己不过是没人选,只好让他留任。而且他还不是纳粹党员,忠诚度堪虑啊!这么机密的刺探军情,怎么能找这种人去呢? 后来希特勒想到他新收的小弟,打算培养成外交官的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事实上,在原歷史中,缺乏正式外交经验的里宾特洛甫,还真的在1933年11月出使英国,并拜会了拉姆齐·麦克唐纳和约翰·西蒙两人,虽然这场会谈没有任何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