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_第五十一章 不可言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 不可言传 (第2/4页)

丁、自称是“傻子”的小商贩年广久给全中国的理论家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年广久是个文盲,捡过烟头做过学徒,摆过水果摊。因“投机倒把罪”被判过刑,出狱后为了维持生活,炒起了瓜子。因为他的手艺好,瓜子一磕三瓣,清香满口,慢慢地出了名。这一年,他想给自己的瓜子起一个名字,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亲被街坊称为“傻子”,他自小也被叫成“小傻子”,于是索性叫个“傻子瓜子”得了。

    “傻子瓜子”的牌子一挂出,没想到因为特别竟引来一片叫好声,一天的瓜子可以卖出两三千斤,他便请来一些无业青年当帮手,这些人一个个多起来,到秋天,别人帮他一点数,居然有了十二个,这下子捅出一个大娄子了。

    年广久生意好,本来就让四周的人眼红,现在他请的雇工居然有了十二个,有人马上联想到马克思在中做出的那个著名论断:“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

    很显然,在当时正统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中,年广久的剥削性质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在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中,曾经明确地划分了“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线,按他的计算,在当时(十九世纪中叶),雇工八人以下,自己也和工人一样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是“介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物,成了小业主”,而超过八人,则开始“zhan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为资本家。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定的界线。如今,年广久的瓜子工厂居然雇工十二人,其性质几乎不言自明。

    傻子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