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42节 (第6/11页)
海上遇到风浪多做休整,两三日前也合该到了才对。”体态最宽沃的一人一个时辰前就开始不住擦汗,如今后背已是湿出一块深痕。 “传信的人说,通判大人是十五日前离开的江南府,算日子就是这两天,也没听说海上哪处风高浪急出了岔子,许是陆上连雨山路委实难行才略有耽搁,左不过就是明后天,再等一日吧。”另一人说完便让人续茶。 众人都多少有些无奈,只有最年轻的一人并未坐着而是面东而立,茶也从始至终未喝一口。 “潘司事,你也来略坐坐,虽然何刺史有令要我们相迎新通判,但也并未将话说死,你坐坐就是了。” 潘广凌回过身来,接过衙役递上的茶盏,一饮而尽,却并未落座,仍是沉着张黝黑却带些青涩之气的面庞,固执地站立不动。 一个衙门同僚几年,彼此的性情大多了解,于是也无人再劝,众人又说起新上峰的趣事来。 “咱们这位新通判,听说在帝京最是骄傲出众,什么诗社雅集都邀他相赴,是个样貌芝兰玉树又极其风雅之人啊!” “徐司事的亲戚在帝京为官,这些事定然是比我们知道的细详。” 方才说话的徐司事被这样一说也颇为自得道:“我姨丈的表兄只是个小小的礼部郎中罢了,与这位卓通判也只是同朝列席为官,诸位无需这般抬举。” “我们只在刺史处听闻,这位新通判是状元及第,在翰林院很受圣上器重,文采斐然落笔成文,听得徐司事如此说才得知他竟是文坛的风流才子,难怪何刺史如此看重,未曾见面就想将其引为诗文知己。”一人摇扇赞叹,“如此少年英才到我们宝地来,想必将来刺史大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