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二百三十一章 陈慕沙借典说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一章 陈慕沙借典说理 (第4/5页)

的人做事的方法。比如那些谏官,都是满腔忠义,说的也都是至理,依据的正是大唐律法,可是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对付那些宦官,斥责他们等于激怒皇上,因为这些人的做法是得到皇上允许的。所以,他们实则是在斥责皇上。虽然说皇上有错,谏官也同样应该劝谏,可是他们忘了,敬宗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哪怕他坐在九五之尊宝座上,依然充满了孩子气。”

    “跟你同岁,你今年不是也十六岁了吗,可比这位小皇上懂事多了。”石榴笑着调侃况且。

    “你怎么单说我,你不是跟我同岁吗?”况且笑着反击道。

    陈慕沙也笑了,说起来这两人也还真是孩子,只是他们比一般同年龄人读的书要多的多,也就成熟很多,但说到底还是个孩子。古人结婚早,一般人家十六七岁虽已结婚生子,但还是在父母的卵翼下生活,真正自立门户的没有几个。这也是古代大家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夫子,你接着说,我倒是刚听出点味道来。那个宰相?”周鼎成来了兴趣,急于想知道长安令是怎么被救出来的。本朝的武宗正是和敬宗差不多的孩子皇帝,不仅作遍全国,而且作出了万般花样,在坊间传为笑谈。

    “当时的宰相是裴寂,也是唐朝中期的社稷之臣,他没有像一般大臣和谏官那样满嘴朝廷律法乾纲,而是趁敬宗玩得高兴时,对敬宗说起这件事。”陈慕沙继续道:

    “他不说长安令的对与错,而是说长安令的外祖父是先朝的功臣,现在儿子把捉,生死不知,母亲伤心欲绝。然后他轻轻一转又道,皇上以孝治天下,而且以身作则,对皇太后极尽孝道,天下人无不称颂,对这位母亲似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