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二百六十九章 老夫子高调出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九章 老夫子高调出手 (第3/5页)

较高大上了。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志”也。

    按说有资格做官的人总是极少数,而做不了官的人占绝绝大多数,隐逸者和征君却是有官而不做。按史书的说法,这些人往往身负经国济世的要术,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当然也不肯为万钟粟折腰,坚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有的甚至藏到深山老林里,与朝廷玩起了躲猫猫游戏。

    明朝不重视隐逸的学人和智者,朱元璋高喊:“士不为我用者,皆可杀。”

    于是,那些被朝廷点到名的著名人士,坐着驿车到京城朝见天子,朝见毕,仍然坚辞朝廷授予的官职,甚至以死相要挟。这类人在洪武年间,几乎只有一个结局,掉脑袋了。

    元末明初的杨维桢是比较幸运的人,他是元末的名士。朱元璋早就想征他做官,只是知道此人意向坚决,不涉官场,若是硬来也不过多杀一个人而已,实在很无聊。于是就借修《元史》的名义征他来南京编撰史书。

    杨维桢来了。不过,来之前他特意向朱元璋递了份报告,意思是修完《元史》后就得放他回家,不能硬逼他做官。朱元璋的意图被对方看穿了,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了杨维桢的请求。

    《元史》修完后,朱元璋少有的遵守了承诺,放杨维桢回家,当时满朝文武大臣送行的人极多,宋濂特地做了一诗为杨维桢送行,诗中有一句“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当时世人荣之,连宋濂也露出极为羡慕的意思。能让朱元璋意外开恩一次,放走他这样的士人,的确是太难了。

    杨维桢是元末文坛领袖,别号铁崖,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号称独领风sao四十余载。杨维桢不仅是文坛领袖,也是书画大家,实为元末的一位全才人物,类似北宋的苏东坡。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