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才子风云录_第一百四十章 盐帮撤出凤阳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章 盐帮撤出凤阳城 (第4/5页)

,没有皇家大印。”

    “不是,不是圣旨。”

    古时,如果皇上要发布告全国人民书,各地官府就得把圣旨抄录一遍,张贴在所有城市乡村的主要街道上,每张圣旨下面还要有专人负责解读。

    没办法,那时候文盲太多,所谓满城贴告示,还有不识字的,说的就是这情况。

    圣旨用的都是文言文,而且讲究骈四骊六,也就是四六句。比如《滕王阁序》里有这样的句子: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当然这不是标准的圣旨专用四六句,只是做个例子。

    唐宋圣旨基本都是这样的文体,当年司马光复出,朝廷任命他为宰相,司马光就以自己不擅长四六句为由推辞,朝廷根本不买账,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会不擅长四六句?你这是把皇上当傻瓜了。司马光只好当上宰相,当然政绩不佳,也是北宋气数使然,未必都是司马光的错。

    古时流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叫:识文断字。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标志。其实是传错了,应该是识文断句才对,为何说是断句?因为古文没有标点符号,句子跟句子之间不断开,要想读懂一篇文章,首要的功夫就是能把句子断开,这叫断句,用文字学的术语讲叫:句读。

    可是如今在这张大纸下,根本没有专人负责解读,所有人都闹不清贴出这张纸,还重兵把守,究竟想干嘛。

    这八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是咒语,是符号还是其他什么?

    不怪大家看不懂,况且写的是草书,签名更是用的狂草,他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以后有麻烦,自己可以否认,那狂草体的许明就是草书大家张旭都认不出,真的只是一个符号了。实际他是想多了,除了左家和震武镖局,整个凤阳城里只知道小神医和药王,根本没人知道许明是那路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