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26章 (第2/3页)
,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想要推动大明变革,就必须要绕开既得利益群体,不能惊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大明是朱家的不假。 可是单靠一个朱家,一个大明皇帝,是无法对大明形成有效统治,毕竟幅员辽阔的大明疆域,需要构建稳定的各级统治阶层。 崇祯皇帝就是这个统治阶层的塔尖。 然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其他层次的统治阶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想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好,就必须修补好这些糜烂之处。 “周阁老说的没错。” 温体仁点点头,“别看最近朝堂之上,不少人提出反对和质疑,可是叫人觉得奇怪的,是民间的风向变化。 甚至有不少的群体,愿意购买新的战争债券。 您猜本辅发现了什么。 表现最为活跃的群体,恰恰是过去跟随陛下的脚步,涉足到领域产业的这批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苗头啊。 一旦说这批群体能趁势继续壮大,那围绕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等新政,就能有序的在北方诸省继续扩大推行。” 温体仁嘴里说的群体,是新兴的工厂主群体。 他们的构成来源很复杂。 有小地主,有商贾,有士绅,甚至还有读书人,他们面对着可观的利益,分批投身到产业领域之中。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沉淀,不少在大明北方诸省都积攒不少家底。 特别是近几年来,崇祯皇帝主导的军火贸易,使得军工产业发展迅猛,这使得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跟着分了一杯羹。 “陛下真的是胡涂啊。” 周延儒感慨道:“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摊丁入亩这些新政,明显就是在动摇大明社稷的国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