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_第2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第1/3页)

    老皇帝自然是顺从皇后之意,不过人虽然没到,却命令大太监带去贺礼。

    大太监回来后,没忍住和老皇帝说窦府的怪事——

    “今日纳币之礼,窦丞相居然只准备了薄聘,鸿胪寺卿也不恼,反而是和窦丞相一唱一和,在府门外大谈如今世俗受前朝末年影响,务崇华丽,侈风盛行,奢僭罔极。自高官到百姓,嫁女娶妇几要倾尽家产。”

    “是以二人决定从自身做起,薄聘薄嫁,力图整顿这奢靡之风。”

    “听丞相与鸿胪寺卿说,此是鸿胪寺卿之女的提议,一时之间,街头巷尾皆在夸赞这位巾帼,言其身在闺中却忧国忧民。”

    听大太监这么说,老皇帝不禁回忆起了前朝末年。

    那会儿真是纸醉金迷,上自皇帝公卿,下至庶民工商,衣食住行方面争相奢侈,就连他在坊间看见的酒家女儿,二八年华,亦是头上簪璃,耳畔坠珠。

    璃是璧流离,来自海上黄支国,珠是大秦珠,来自西域大秦国。

    整个国朝散发着不健康的糜烂气息,烈火烹油。

    那时,根本没人想到煌煌大周,万国来朝,会崩塌得如此突然。很多人都以为,它只是发烂了一点点而已。

    那时,家家崇尚富贵嫁娶,大讲排场,互相攀比,皇帝聘皇后用钱两万斤,相当于小农阶层两千户家资,诸侯王下聘至少黄金两百斤,就连小农需要出的聘金都高达万余钱。

    但别以为只有聘礼是这样。

    皇帝嫁女,准备的嫁妆基本不会低于二十万钱。

    宗室嫁女,嫁妆有数十万,百余万,乃至千万不等。

    小农亦要拿出数千钱。

    如此竞欲,富者还好,贫者根本无力承担奢靡的婚嫁消费,民间十有八九是举债完婚。

    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