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不是铜胎,是金胎 (第1/6页)
万利拍卖行的鉴定现场。 专家席中,一位穿传统唐装的老人对沈瑜说:“您好,请坐。您有什么文物要送拍卖呀?” 桌子上有几位专家的名牌,穿唐装的老者是鉴定组的组长,名叫杨柏。 沈瑜先拿出了装着诗经的盒子,打开盒盖,推了过去。 杨老将清代刻本诗经取出查看,又给周围的几个鉴定师轮流看了一遍。杨老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对沈瑜说:“刻本诗经不错,大概是清朝后期,市场上估价大概五百元一本。这一套比较完整,品相略微受损,好在是完整的一套。” 他用看向身边一位中年人。 中年人是估价师。他说道:“从近几年的成交记录看,清代刻本诗经,起拍价可以定在在两、三千元左右。 沈瑜点头说道:“可以。” 等在一旁经理彭峰急忙说:“沈先生,咱们现在就去签合同。” 沈瑜说:“不着急,还有。” 接着,他拿出了金刚杵,摆在了几个鉴定师的面前。 杨老说:“哦,铜器、法器,这个可是李老师的专长。” 他看向旁边一个干瘦中年人。 李老师拿起了铁杵仔细观察。 他放下铁杵,对沈瑜说:“东西不错,铁鋄金银独股杵。制作年代,大概是明朝晚期到清朝早期吧。” 其他几个人轮流看过铁杵以后,都同意老李的意见。 沈瑜斩钉截铁的说:“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宫廷供养法器。” 老李与几个专家的脸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