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祯绝不上吊_第755章 寻找王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5章 寻找王鼎 (第2/4页)

哪里?”

    这两千人,都是方正化一手调教出来的“伙计”。

    自然用的是宫中的规矩。

    在明朝时,只有24监秉笔、掌印太监,才能被称之为太监。

    魏国征笑了笑,回道:

    “去罗田大河岸曹家冲。”

    魏国征要去找一个人,一个叫做王鼎的官员。

    这王鼎,是天启七年的举人。

    先后担任过大冶县教谕、河南淆川县知县、河南省按察司佥事及监军道等职。

    因其廉洁奉公,每每离任时,身边只有一筐衣物,故有“王一筐”之称。

    前几年,农民军横行,湖北蕲黄一带官民,为防御农民起义军,曾依山建筑四十八处寨城。

    加上安庆、庐州的24处山寨,又有江淮七十二寨的说法。

    其中,最险峻的一处,就是地处罗田与庐州交界处的天堂寨。

    这天堂寨,在这时,还只是明朝官民,抗击农民军的所在,名声不算响亮。

    在真实的历史上,要等到几个月后,清军消灭了李自成在山陕的主力。

    于是,刚刚偃旗息鼓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头令”,再一次被拿出。

    同时,高杰被阴死,开封失守,王鼎返回罗田故乡。

    在天堂寨招兵买马,抵抗清军。

    因为王鼎素有清名,于是被公推为四十八寨盟主。

    他又联合了安庆二十四寨,成为抗清的中坚力量。

    同时与河南汝水、湖北汉江(夔东十三家)、江西德安等地的四百八十九个山寨,互通信息。

    王鼎以天堂寨为总寨,扎下抗清大营。

    他四处攻打清军,一路从庐州直打到六安,攻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