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70.炸桥 (第1/6页)
受限于地形,从泉州通向汀州的官道,是先往南边到漳州,然后再往西北。 为了交通顺畅,泉州城外先后修了两座跨越晋江的大桥,一座是德济门外的顺济桥,一座就是临漳门外的石笋桥。 假如围困泉州城的这些乱贼发现形势不利,首选便是通过石笋桥往南撤离。 这种交通要道,乱贼自然是会派人把守,另外他们虽然暂停了攻城,却依然放了三千多人守在临漳门外的小寨中。 为了阻碍乱贼逃离,那肯定要控制或者破坏石笋桥,但临漳门又被堵着所以要从通津门出城。 通津门在德济门与临漳门之间,是泉州西南门。 门外的护城河离着晋江不到两里,地形过于狭窄,所以并没有乱贼存在。 元妙带着五百僧兵从这出了城,沿着晋江快速往上游赶。 此时,桥头乱贼已经得知了官兵援军到达的消息,然后又听到了那惊天动地的震雷,全都变得精神紧张起来。 因此隔着老远就发现了元妙所部,也意识到了他们的企图,于是便急忙向临漳门外的同伙求援,并派人向大营禀报。 乱贼在军伍编制上,用的也是官军那一套,指挥临漳门外这三千多人的是一个叫做郭青的‘统制’。 他接到求援后,丝毫不敢怠慢,慌忙带着全部手下往一里外的桥头压去。 乱贼虽然编了伍,也勉强能摆出阵型,可没经过太多正规训练,移动时就谈不上什么队列,完全是乱糟糟一窝蜂。 郭青对手下部众的现状也是无奈,毕竟这些人在一两个月以前还大多数都只是农夫,能做到听从命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