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番外二(上)二三十年后 (第3/7页)
七八八,徒留难看疤痕。 刘康深居宫中,对此后知后觉,待他终于发现城中氛围不对,面临的就已经是大批大批举家东迁的百姓了。 在群臣慌乱的建议下,清醒一些的刘康仿着燕清的做法尝试补救,然收效甚微。 朝廷无为,天子不仁,万幸还有燕仙君。 三番四次经历了莫大的失望,再眷恋故土的人们,也感到心灰意冷,渐渐选择了将希望寄托在燕清的身上。 对着城中所剩无几的百姓,朝臣们欲哭无泪,刘康倒是笑得没心没肺,甚至在群臣对在他们眼里可谓是间接导致这一切的燕清进行口诛笔伐时,懒洋洋地丢下这么句:“此事何奇?” ——“若非汝等阻拦,孤亦愿往。” 群臣哑口无言,旋即是哭声震天。 刘康摇摇头,撇下嚎啕大哭的臣子们,堂而皇之地回寝宫雕木头去了。 这是他不久前发掘出的一项爱好,颇为沉迷其中。 即便一直被朝臣们防备着恐惧着会暗中动手脚的燕清,除了未出兵真正进攻益兵外,其实是给予了极大的协助,对他们而言也毫不轻松。 为攻下汉中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当时他们还没看到叫百姓伤透心的后果,只见京兵元气大伤,心如刀绞。 争是争了一口气,可真算起来,可得到的好处,却寥寥无几。 刘焉固然放弃了门户汉中,却死守着剩下的地,更别说进贡了,若不是惧了镇守汉中的皇甫嵩的运兵高明,说不得打下了,也不见得保得住。 燕清倒是及时上奏表示,愿意为陛下分忧,可这块极艰难才打下、为此损兵折将得凄惨的鸡肋,朝廷又如何肯便宜了燕清? 自是不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