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3,代表团 (第6/7页)
。 所以,亚历山大没有因为自己的血统而沾沾自喜,还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让他有一种“孺子可教”的感觉。 巴萨诺公爵当然也十分清楚,既有靠山又自己努力,年轻的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伯爵注定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公爵本人出生于1763年,今年已经67岁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肯定时日无多,但是他创下的家业、他的公爵头衔是他一生奋斗所得到的成功,是可以传递给自己的子孙的——而他的子孙自然未来也会为帝国继续效劳。 所以,哪怕为了子孙计,交好亚历山大也是必要的,对自己一家的未来也极为有利。 正因为如此,所以巴萨诺公爵也和塔列朗一样,经常把自己的这位秘书留在身边言传身教,把自己各方面的经验传授给他,时不时还会跟他讲一些当年各国的宫廷秘闻,让亚历山大大开眼界。 这一天,巴萨诺公爵又在午餐后和亚历山大闲谈,而这一次,他们的话题是来自于法国的消息。 艾格隆在巡游里尔的时候,发表的公开言论,经过报纸的刊载和转载,终于流传到了英国,然后很快就成为轰动性的消息,各家报纸都在使用耸动的标题来报道这些发言,并且让专家进行了各种“分析”,有些夸大其词的煽动甚至让人感觉战争仿佛明天就要爆发了一样。 相对于民间舆论的疾风暴雨,这间房间里的气氛却要轻松许多。 “亚历山大,你的陛下的话怎么看?”巴萨诺公爵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询问坐在身边的年轻人。 在这段时间里,亚历山大已经习惯了和团长这种轻松自如的谈话氛围,不过他当然还记得,自己是对方的下属,所以虽然表情轻松,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