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03 我你是知道的,那有什么鬼心眼啊 (第3/8页)
根本没戏。 要不是不许私人企业出现,个体户的规模也严格受限,那曹志强搞的那个出版社销售部,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收编一大堆不发工资的个体户,当合同工了。 什么收编个体户当合同工,还不就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或者更明确点,不就是一种挂靠关系吗? 说白了,就是那些以李有福等人为主的个体户,都挂靠在他红光出版社里,然后借助红光出版社销售部这个虎皮,去扩大经营规模,合法的赚取比普通个体户更多的利润。 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有好处,这才能把这出戏继续唱下去。 当然,这种挂靠形式的合作中,红光出版社是主动方,因为解释权在出版社这里。 要不要继续合作,具体怎么合作,其实都是出版社,或者说是他曹志强说了算。 同样道理,红光出版社也好、红光电影厂也罢,都是一种承包经营模式,理论上讲,机械厂是可以违约的,毕竟机械厂的主动权更大一些。 不过目前来说,机械厂,或者说李厂长跟自己合作的很愉快,不太可能过河拆桥。 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加点保险。 而大领导的威慑力,就是保险之一。 其实仔细一想,他曹志强为何能在短短时间内做到这个地步,尤其是获得董书记跟李厂长这一二把手的绝对信任?要说根源,其实还是因为大领导。 想当初,曹志强假装抢劫受伤住院期间,董书记跟李厂长就是匆匆过去看了看,更像是作秀。 那时候,曹志强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新锐诗人了,要不然,他也拿不到那么高的稿费,去栽赃魏大军。 可曹志强当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