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蝴蝶犬的训导方法 (第6/7页)
真抽象的表达。 所谓的「怪物」,大抵就是野心、欲望之类的具象化吧? “真好。”柏崎智江干巴巴道,“看来你已经交到真正的朋友了。” “怪物一般只会在踢球时出现……但是。” 蜂乐抓住女人的手,放在脖子上。 “智江欺负我的那个时候……怪物又出现了!” “「好有趣」、「想成为朋友」、「不要放她走」……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话呢!” “这样啊。”柏崎智江依旧棒读,“但我不会踢足球,没办法一起玩。” “我也很奇怪,但怪物很喜欢智江呢。” 齐刘海少年突然转移视线:“你看,怪物在玩你的头发。” “……哈?” “啊、在摸脖子,还有……” 蜂乐想起某些叮嘱,凑到她耳边:“他在摸智江的胸!我小声说应该没事吧?” 柏崎智江无语道:“……只是你小子想摸吧。” 「假想朋友」 早在1890年就进行过相关研究。 通常出现在儿童早期发展阶段,用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的创造物。 这些假想朋友往往是基于曾经见到过的事物,并按他们的期望和想象来构建,以提供陪伴、支持或游戏伙伴。 虽然常常被误解成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但终归不同。 假想朋友往往对孩子有益,并且随着年龄逐渐消失。 ——至于这名17岁的少年射手为何还能与他的“怪物”互动,或许是他尚未完全掌握社交、沟通等生活技能吧。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