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 (第1/4页)
对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查,称为“判南曹”。 选制可参考卷74“论选事”、卷629“铨选”、、。 ☆、【零五】骊山汤 东出长安,必经灞水。 所谓“灞柳风雪”,说的正是灞桥三月漫天柳絮,随风洋洋似雪。柳树还是那些柳树,在此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粗壮主干炫耀着蓬勃活过的漫长岁月,而时值深冬,长柳蓄势未发,一整片的灰褐枝条在夕阳里飘飘晃晃,往来行人渐渐少。 许稷骑驴从灞桥上而过,恰是黄昏最美时。 唯有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美的骊山晚景,这是久居骊山附近所得到的经验。许稷不自觉放慢了速度,看到不远处被抱在怀中的小儿去折柳枝条便不由眯起了眼。 那小儿大约还不会走路说话,在妇人帮助下折了柳条,懵懵懂懂递给了对面牵驴待行的男子,而男子接过柳条又忍不住摸摸小儿脑袋,与妇人道别,转身便骑驴上了路。 因是必经关隘,灞桥每日都上演着迎来送往,“灞桥折柳赠别”更是必备戏码。送亲朋离开,也期待他们的归来,但有没有一送不返、此生再无见期的情况呢?自然也是有的,且数不胜数。 人们只熟知脚下这块土地,亲朋去了茫茫然的远方,像是送孤舟入波涛大海,音讯再难得。 所以别离变得郑重,而再次迎来,则更值得喜悦。 但倘若再也迎不回来了呢? 迎不回来了。 许稷远望着壮丽无边的骊山晚景,长叹了一口气。 王夫南慢悠悠行在一旁,见她像是触景生情,遂道:“妹夫可是有所感怀?” 许稷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